快3出龙前有什么征兆
你的位置:快3出龙前有什么征兆 > 新闻动态 > 军事失利商业逆袭!怛罗斯战后,大唐靠“香料海淘”撑起贵族奢华
军事失利商业逆袭!怛罗斯战后,大唐靠“香料海淘”撑起贵族奢华
发布日期:2025-07-06 06:34    点击次数:69

《长安的荔枝》中,网友们看到李善德在岭南目睹不仅仅是荔枝园,还有大唐“经济特区”——广州的商业繁华。如小说中描绘的那样,广州城码头帆樯林立,波斯、大食的商船满载货物,穿梭于港口之间。胡商们操着不同的语言,在集市上讨价还价,热闹非凡,充满异域风情。

当时,愿意投资金资助李善德荔枝运输任务,乃是胡商苏谅。胡商苏谅为李善德提供保存荔枝德双层瓮,原本是用来保存香料的容器。在这里,作者马伯庸是从小说中,反应唐朝时候商业的繁华,很多外国商人来广州经商做生意,运输商品很多是香料。

广州胡商运输的香料,大多数来自于阿拉伯地区,这也是因为阿拉伯半岛自古以来就以擅长种植、制作和使用香料而著称。一切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指出“整个阿拉伯都散发出极佳美的芬芳”,这个芬芳就是香料的芬芳。

要知道,唐朝中期以前,对外主通道是陆上丝绸之路。但是唐玄宗在怛罗斯战役的失败,陆地丝绸之路受到了阻碍,代之兴起是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说,怛罗斯战役大唐的军事失利,却使商业逆袭!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亚洲唐朝崛起

怛罗斯,位于今天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边境地区塔拉斯河的两岸。在1200多年前,一场著名的战役,使怛罗斯永载中国和阿拉伯的史册。

公元六-八世纪,乃是欧洲人认为黑暗的中世纪时代。然后,在西欧以外的欧亚大陆,两大强大帝国同时崛起,灿烂如日星。一个帝国就是西亚的阿拉伯阿拔斯帝国,一个帝国就是唐帝国。

唐朝至从唐太宗时期(626-649年)起,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先后击败东突厥、薛延陀等势力,使中亚小国纷纷臣服,唐朝确立了对西域的统治,疆域由此拓展至中亚,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公元640年,唐朝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治所龟兹,今新疆库车)和北庭都护府(治所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以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为安西四镇,掌控丝绸之路核心要道,形成对西域的双重管理体系。

当时,安西都护府不仅是军事堡垒,更是贸易中转站,粟特商人在此汇聚销售西域的商品。另一方面,来自中原的丝绸、瓷器与西域的马匹、玉石在此交易。经过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以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朝经济繁荣,万国来朝,达到了鼎峰,俯首称臣。就这样,唐朝凭借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实力,成为亚洲东部的霸主。

亚洲阿拉伯帝国之崛起

在大唐建立和崛起时候,一个叫做穆罕默德的阿拉伯人来到了麦地那,创建了伊斯兰教,并且在宗教的旗帜下,公元632 年统一阿拉伯半岛的游牧部落。之后,穆罕默德的子孙继承者们开启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埃及、波斯等地区,建立起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公元661年,一个逊尼派政教合一的王朝诞生了,即倭马亚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白衣大食”。大约一个世纪后,什叶派穆斯林联合阿布.阿拔斯,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建立了阿拉伯第二帝国,即阿拔斯王朝,乃是阿拉伯史学家认为的黄金时代,这个阿拔斯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

大唐和阿拉伯帝国之冲突

阿拔斯王朝的崛起,向东扩张的步伐愈发强劲,也逐渐想势力渗透在大唐所在的中亚和西域地区,成为亚洲的霸主。阿拉伯人在中亚不仅是军事征服,还将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化传播至所到之处,深刻改变着中亚的政治与宗教格局,比大唐的统治更具有掠夺性。

大唐和阿拔斯王朝都要争夺中亚和西域一带,成为亚洲的霸主,两大帝国的冲突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当时,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先后几次联合一些小国,对大唐在西域的安西四镇进行过试探性的攻击,但都没有取得胜利。同时,兴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也不断把触角伸向西域,威胁或怂恿一些西域的小国背叛大唐、投靠自己,极力扩大自己在西域的影响。

作为西域一带宗主国的大唐,自然不想外国势力控制西域效果,失去对西域的控制,使水草丰盛的河西走廊失守。唐玄宗更看到,如果吐蕃、突厥、阿拉伯人就能连成一体,乃构成威胁帝都长安的重大安全隐患。所以,唐王朝牢牢控制西域,正如1000多年后晚清在极度衰落的情况下也要拼尽全力保住新疆一样,事关到国运与疆土的安全。

怛罗斯战役之缘由

当时,大唐统治西域一带的军政长官,乃是安西节度使,唐朝名将高仙芝。高仙芝出生在朝鲜半岛的高句丽,不仅人长得高大帅气,作战勇猛,军事才华杰出,乃唐朝一代名将。少年时候随父投身唐朝军旅,之后随军来到安西,在吐蕃和西域的战争中履立战功,20多岁晋升为将军。在天宝六年(747年)就任安西四镇节度使,成为大唐在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

当时,西域的小国石国国王车鼻施在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挑拨和支持下,反唐情绪高涨,试图组建反唐同盟,公然侵略唐朝的忠实属国拔汗那,唐玄宗遂命高仙芝出征平叛石国的叛乱,保卫边境的军事安全。

于是,天宝九载(750 年),高仙芝以石国 “无藩臣礼” 为由,率兵征讨。石国国王求和,高仙芝表面应允,却暗中突袭,一举占领石国,生擒国王车鼻施及黄姓突骑施可汗,并将俘虏押解至长安,玄宗下令将其斩首,借此平定叛乱势力。

可是,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远恩,在中亚各国四处奔走,夸大其词向中亚各国的君主,控诉唐军如何乘石国不备发动奇袭,以及如何屠杀老弱和劫掠财物等暴行,目的是寻求援助反唐联盟,报灭国杀父之仇。石国远恩王子的能言善道,骗得了中亚诸多小国国王的同情,他们知道自己力量不足,只能组建反唐联盟,向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求救。

怛罗斯战役之爆发

对大唐和西域的富庶一直垂涎三尺的阿拉伯帝国,石国王子远恩和反唐联盟的求救正好提供了染指东方的契机。于是,阿拔贡王朝罗珊总督艾布・穆斯林命令下令大军东征,并下令最先进入中国的将领,即被任命为驻中国总督。

艾布・穆斯林

艾布・穆斯林

高仙芝获得消息后,决定先发制人,于751年(天宝十年) ,率7万余人的汉族和葛逻禄部、拔汗那部等蕃混合兵团,穿越帕米尔高原的险峻山川与茫茫戈壁,向西迎战。七月,在怛罗斯(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附近)跟援助石国的阿拉伯军团20万人正面遭遇,当时世界两大超级帝国为了争夺中亚霸权的战斗就这样打响了。

两大帝国的军队在怛罗斯血战五日,不分胜负。可是在第五日关键时候,高仙芝所属的葛罗禄部落派遣军对唐军失去了信心,发生叛变,从背后向高仙芝发起了进攻。

阿拉伯联军乘机向唐军发起了最后冲击,腹背受敌的大唐安西军最终溃不成军,高仙芝只能率领残余部队突围撤退。途中又遇到拔汗那部败兵堵塞道路,副将李嗣业、段秀实斩杀拔汗那部百余名军士后才得以逃脱,回到安西的唐军不过一千多人。

怛罗斯战役之影响

怛罗斯之战终结了大唐在西域的扩张。随后安史之乱的爆发,大唐在西域统治开始收缩,最终被吐蕃军占领了西域,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才使失去一千多年的西域重新回归中国领土。但阿拉伯联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伤亡远远大于唐军。阿拉伯史料显示,阿拉伯军队在这场战役中消灭唐军近5 万人,俘获约 2 万人。如果没有叛军的出现,阿拉伯军队是不会取得这一场战役胜利。

在怛罗斯战役之后,阿拉伯联军没有能力去追击唐军残部,向东继续进取。这样,唐朝维护了西域地区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因此,这一场战役并没有改变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虽然在唐以后西域逐渐伊斯兰化,但汉文化也始终没有退出,造就了今天我国西北特色鲜明的多样文化。

但是,这一场战役却加速了世界文明。在阿拉伯军队被俘的万余名大唐战俘中,不乏身怀各种技艺的工匠,其中也有造纸工。他们被黑衣大食军队带到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也就将中国古代的造纸工艺带到了那里,推动了书籍的出现,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和欧洲文艺复兴。这是造纸术的幸运,也是人类文明的幸运。

怛罗斯战役后,大唐商业繁华

当大唐战俘在怛罗斯战后把造纸术带到西亚时候,也带来了岭南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唐朝在中亚一带的陆地丝绸之路受着阿拉伯帝国的阻碍,只能通过海上贸易获取香料。阿拉伯帝国并未东侵,反而主动遣使求和——因他们更看重香料贸易的暴利。如《唐会要》记载,战后的753年,大食使节就四次赴长安,目的正是巩固商路。

就是大唐发展岭南南方丝绸之路的主导下,为南方港口城市的崛起提供新机遇。广州、泉州等沿海地区,聚集着来自波斯、大食的商船。当时,中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至非洲大陆的航路相继开通并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商品贸易的主要通道。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八世纪的“海上高速公路”。

据《唐六典》记载,天宝年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超过400 艘,其中半数运载着胡椒、乳香、龙涎香等香料。广州阿拉伯人居住的“蕃坊”,成为波斯、阿拉伯商人的据点,管理胡商的市舶司年关税收入达50万贯,占国库1/10。剧中《长安的荔枝》的胡商码头,正是这一历史的镜像。

广州贸易繁盛

不仅是阿拉伯商人来唐经商,很多中国商人也搭乘海船去经商。唐朝水手掌握了季风规律,每年冬季借助东北季风南下,夏季搭乘西南季风返航,往返周期从半年缩短至三个月。《新唐书・地理志》详细记载了“广州通海夷道”,这条长达 1.4 万公里的航线,途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直抵波斯湾,堪称古代 “海上高速公路”。

天宝元年至天宝十二年(742—753),鉴真和尚曾6次东渡日本,期间往来于扬州和广州之间。当时,鉴真和尚这样在《唐大和上东征传》一书中,如此描绘广州港的山个月繁华:

“停泊着婆罗门、波斯人和马来人的大商船,不可胜数,满满地载着香料、药品以及一些稀有、珍贵的东西,这些货物堆得像山一样高。”这也是证明当时广州港口往来各国船只多,港口货物装载繁忙,已体现出港口国际化的程度。

于是,在怛罗斯战后十年,广州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散地”。据《旧唐书·王锷传》记载,九世纪时广州外商超12万人,来自波斯、大食、昆仑(东南亚)的商船载满香料、药材、珠宝,换取丝绸、瓷器与茶叶。

唐朝权贵靠着“海淘”香料的奢侈生活

大量海外香料的传入,大唐的权贵阶层也靠着“香料海淘” 撑起奢华的生活。如权臣杨国忠的房子“四香阁”,乃是用沉香造阁、檀香为栏,以麝香混乳香涂墙,连皇宫沉香亭都黯然失色。

胡商的香料不仅用于熏衣、沐浴,更成为身份象征——官员朝服需熏染苏合香,士族墓葬随葬波斯银香囊,甚至马厩都要悬挂香囊驱蚊。杨贵妃的华清池每日需消耗龙脑香五斤,唐玄宗为博美人欢心,甚至派遣船队远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采购顶级沉香。

皇室流行使用香料,推动长安贵族纷纷效仿。香料成为唐朝贵族彰显身份的象征,贵族宴会中,熏香的种类与用量,直接彰显主人的财力与品味。香料价格由此水涨船高:上等乳香价格堪比黄金,一磅胡椒可兑换一匹丝绸。

结语:

八世纪大唐靠“香料海淘”的巨额利润,重塑了唐朝的经济格局。安史之乱之后,北方财政亏空,大唐主要财政来源就是岭南“香料海淘”的收入。根据《通典》估算,唐德宗李适的贞元年间,香料关税收入占国库岁入的12%,广州港的市舶使(海关官员)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官职。某些时候,朝廷甚至用胡椒抵扣官员俸禄(1斛胡椒=16贯钞)。

可以看到,怛罗斯之战的军事失利,却使大唐用商业繁荣而延续了文明影响力。我们可以总结,战争或许能改写版图,但贸易才是文明真正的输血管。



上一篇:奥克股份:目前公司未涉及稳定币相关业务
下一篇:没有了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快3出龙前有什么征兆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